-
【2022年扬州招商】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(2022 年):锚定 “六个好地方”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
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(2022 年):锚定 “六个好地方”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,扬州市在党中央、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“强富美高” 新扬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,达 6696.4 亿元,江都、邗江突破千亿大关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 14.7 万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持续优化。产业发展量质齐升,汽车及零部件、高端装备、新型电力装备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,先进制造业集群开票销售占规上工业比重达 70%。创新动能加速积蓄,建成科技产业综合体 490 万平方米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1590 家,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。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。“放管服” 改革纵深推进,“好地方、事好办” 政务服务品牌深入人心,市级 “不见面审批” 事项占比达 99.6%。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,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 9.3%,实际利用外资 70 亿美元,新引进世界 500 强及跨国公司项目 32 个。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,连淮扬镇铁路建成运营,扬州迈入 “高铁时代”,扬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近 300 万人次。 城乡建设水平显著提升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71.4%,江广融合区、西区新城等重点片区建设成效显著,改造老旧小区 345 个、棚户区 5.9 万套(户)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,PM2.5 年均浓度下降 35.3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 6.8 个百分点,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 9 个百分点,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。 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彰显。荣获 “世界运河之都”“世界美食之都”“东亚文化之都” 三张世界级名片,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,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,创成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,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7.7%,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1.86:1,脱贫攻坚全面胜利,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 二、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,扬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锚定 “六个好地方” 目标,聚焦产业科创、文化旅游、生态宜居名城建设,奋力谱写 “强富美高” 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 经济发展目标: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8000 亿元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,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 3.2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 50% 以上。产业发展方面,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,建成灯塔工厂 1 家、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10 家,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 60%。 城乡融合目标: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,建成宁扬城际、北沿江高铁扬州段等重大工程,打造 “一体两翼” 沿江都市区,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建设 100 个特色田园乡村,争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。 生态建设目标:PM2.5 年均浓度降至 30 微克 / 立方米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中有升,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 Ⅲ 类比例保持在 90% 以上,创成 “无废城市” 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,碳排放强度下降 18%。 文化发展目标:高品质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10%,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。 民生保障目标: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,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,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,构建 “15 分钟社区服务圈” 和 “15 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。 三、2022 年重点工作 2022 年,扬州市将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: 创新驱动发展:引培创新企业,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00 家,招引科技型企业 300 家;建强创新载体,启动江广融合中央创新区建设,打造一批特色化创新园区;集聚创新人才,新引进科技领军人才 200 人,新增高技能人才 5000 人。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:狠抓重大项目建设,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数增长 10% 以上,新开工 10 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26 个;做强产业集群,推动高端装备、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强链扩链,工业开票销售突破 8000 亿元;发展数字经济,实施 “智改数转” 项目 1000 个,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提升 1 个百分点。 改革开放深化: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深化 “放管服” 改革,新增 “四上” 企业 2000 家;扩大对外开放,实际利用外资 17 亿美元,新增外贸市场主体 500 家;融入区域一体化,推进宁扬城际、北沿江高铁等工程建设,深化与上海、苏南产业协作。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:厚植历史文化底蕴,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,实施古城保护更新工程;加快重点片区建设,推动江广融合区、西区新城等功能提升;提升建管水平,新建公共停车场 2 个,改造老旧燃气管网 30 公里,新增城市绿地 100 万平方米。 美丽扬州建设: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战,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,新增成片造林 1300 亩;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PM2.5 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完成省定目标;打好节能降碳战,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 100 个,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10 家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:发展现代农业,新建高标准农田 17 万亩,农业电商销售额超 90 亿元;建设美丽乡村,新改建农村公路 150 公里,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150 个;深化农村改革,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 5%,打造 10 个乡村振兴示范镇。 民生实事办理:加强就业保障,城镇新增就业 6 万人,零就业家庭动态 “清零”;实施健康扬州行动,建成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,新建颐养示范社区 30 个;发展教育文化事业,新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 12 所,举办文化活动 1000 场次。 安全发展底线守牢: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完善监测预警体系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;提升本质安全水平,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整治,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;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推进 “雪亮技防工程” 建设,深化扫黑除恶常态化。 四、政府自身建设 扬州市政府将坚持勤政为民、高效履职、依法行政、从严治政,加强政治建设,提升服务效能,强化法治保障,深化廉政建设,以实际行动践行 “争当表率、争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 的使命,奋力把 “好地方” 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、越来越好。
2022-05-10
-
【2022年扬州招商】扬州市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实现较快增长
扬州市一季度进出口总值实现较快增长 一、进出口总体情况 2022 年 1-3 月,扬州市外贸开局稳健,进出口总值达 270.1 亿元,同比增长 28.2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展现出较强的外贸发展活力。其中,出口 206.7 亿元,同比增长 35.2%;进口 63.4 亿元,同比增长 9.6%,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增速均保持良好态势,为全年外贸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二、经营主体与企业表现 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 2446 家,同比增长 13.1%,企业数量的增加反映出扬州市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,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。其中,民营企业保持全市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,进出口 138.2 亿元,同比增长 39%,占外贸总值的 51.2%。民营企业的快速增长,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,它们在开拓国际市场、应对贸易风险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韧性,成为扬州市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。 三、主要出口商品与市场分布 从出口商品来看,扬州市传统优势产品和新兴产品出口均实现增长。机电产品、纺织服装等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保持稳定,同时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快,反映出全市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取得积极成效。在市场分布方面,扬州市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,对欧盟、美国、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增长,同时,对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,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,提升了外贸发展的稳定性。 四、政策支持与外贸发展展望 扬州市外贸进出口的良好开局,得益于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有效实施。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,帮助企业应对汇率波动、贸易摩擦等挑战;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,拓展市场渠道;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,培育外贸新增长点。展望未来,扬州市将继续优化外贸结构,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,加强外贸企业培育,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积极融入 “双循环” 新发展格局,加强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,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
2022-05-06
-
【2022年高邮市招商】高邮市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制造业投资增长 25.8%
高邮市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 制造业投资增长 25.8% 扬州市高邮市 2022 年一季度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3.41 亿元,同比增长 5.5%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.74 亿元,同比增长 7.9%,其中税收收入 9.54 亿元,同比增长 7.4%,税占比 81.2%,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提升。 一、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.2%,工业投资增长 18.1%,制造业投资增长 25.8%,显示出实体经济投资信心增强。某新能源电池项目投资 20 亿元,一季度完成投资 3 亿元,厂房建设进度达 50%,预计年底投产;某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 15 亿元,引进德国先进生产线,投产后将实现年产零部件 1000 万件,年产值超 30 亿元。 二、开放型经济亮点纷呈 实际利用外资 3383 万美元,同比增长 43.5%,增幅居扬州前列。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,新能源光伏产品、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出口增长 12%,对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出口占比达 45%。高邮经济开发区积极拓展跨境电商渠道,一季度新增跨境电商企业 10 家,线上交易额增长 30%。 三、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89 元,同比增长 6.8%,增幅位列扬州市第 1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98%,新增养老床位 200 张。教育、医疗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,实验小学西校区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,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,新增床位 500 张。
2022-04-26
-
【2022年高邮市招商】高邮市举行 2022 年重大产业项目 “云签约” 活动 52 亿元项目逆势落地
高邮市举行 2022 年重大产业项目 “云签约” 活动 52 亿元项目逆势落地 近日,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举行 2022 年重大产业项目 “云签约” 活动,17 个项目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集中签约,总投资折合人民币约 52 亿元。其中,外资项目 2 个,总投资 1.5 亿美元;内资项目 15 个,总投资 41.7 亿元,涵盖智能家电、芯片封测、汽车配件等新兴产业领域。 此次 “云签约” 是高邮市应对疫情挑战、创新招商方式的重要举措。尽管受到全国疫情影响,高邮市通过线上对接、视频洽谈等方式,持续跟进重点项目,确保招商力度不减。签约现场,某智能家电项目负责人表示:“虽然未能实地考察,但通过‘云踏勘’平台,我们详细了解了高邮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,最终决定将华东生产基地落户于此。” 高邮市始终坚持 “项目为王” 理念,构建了 “四季招商、季度赛评” 的工作机制。2021 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86 个,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12 个,形成了 “月月有签约、季季有开工” 的良好态势。为吸引高端项目集聚,高邮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》,对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项目给予土地供应、税收优惠、人才补贴等政策支持。例如,对总投资超 5 亿元的制造业项目,优先安排用地指标,并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设备购置补贴。 在产业布局上,高邮市重点培育 “3+3” 现代产业体系,即智能家电、汽车零部件、智慧照明三大主导产业,以及集成电路、环保装备、文旅康养三大新兴产业。此次签约的芯片封测项目,将填补高邮市集成电路产业链空白,与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协同效应。项目建成后,可实现年封测芯片 5 亿颗,预计年产值超 8 亿元,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集聚。 高邮市市长在签约仪式上表示,“云签约” 不仅是招商方式的创新,更是高邮市稳定经济大盘的信心体现。2022 年上半年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8.5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2%,显示出项目建设对经济的强劲拉动作用。未来,高邮市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、早投产,为 “强富美高” 新高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。
2022-04-22
-
【2022年仪征市招商】仪征市加快项目集聚打造华东大数据产业新高地
仪征市加快项目集聚打造华东大数据产业新高地 随着 5G 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,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抢抓新基建机遇,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全力推进大数据存储、应用及关联制造项目集聚,着力打造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新高地。 走进仪征经济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,中星北斗卫星遥感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。该产业园由中星电科航天集团投资 116 亿元建设,规划建设商业运控中心、数据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中心三大功能板块。目前,项目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,四台固定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安装完毕,预计 2023 年建成运营。建成后,可实现年处理卫星数据 500TB,提供卫星测控、数据存储及小卫星研发制造等服务,预计年产值超 30 亿元。 仪征市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,得益于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完善的政策支持。根据《仪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,该市重点布局 “一园三基地”,即大数据产业园,以及数据存储基地、应用创新基地、装备制造基地。为吸引项目落地,仪征市出台《关于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对数据中心项目给予用电补贴、带宽优惠,对入驻企业提供最高 500 万元的研发补助。截至 2022 年上半年,产业园已集聚大数据相关企业 28 家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5 个,形成了从数据采集、存储到应用开发的初步产业链。 在数据存储领域,仪征市依托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较低的土地成本,吸引了多个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落户。某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 20 亿元,规划建设机柜 2 万个,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数据备份中心。在应用创新领域,仪征市与高校合作建立大数据应用研究院,重点开展智慧交通、智慧医疗等场景的应用研发,已孵化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、远程医疗诊断平台等成果。 仪征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,不仅带动了新兴产业崛起,也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撑。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接入工业大数据平台,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 20%、能耗降低 15% 的显著成效。未来,仪征市将继续强化项目招引,计划到 2025 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 200 亿元,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数据资源汇聚地和应用创新策源地。
2022-04-15
-
【2022年扬州招商】扬州市前两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显著
扬州市前两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显著 1-2 月份,扬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175.6 亿元,同比增长 29.5%,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。其中,出口 135.7 亿元,同比增长 36.5%;进口 39.9 亿元,同比增长 10.1%,进出口、出口和进口均实现较快增长,外贸发展态势良好。 数据显示,机电产品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超五成。1-2 月份,该市机电产品出口 76.4 亿元,同比增长 33%,占同期出口总值的 56.3%,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达 52.3%,是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。机电产品的快速增长,得益于扬州市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,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、拓展新市场,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。 此外,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22.4 亿元,同比增长 40.7%,占同期出口总值的 16.5%。其中,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 29.7%,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长 29.2%,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,体现了扬州市传统产业的活力和市场需求的恢复。 扬州市外贸进出口的增长,离不开全市积极推进的外贸转型升级和对企业的支持政策。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,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规则和贸易政策,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;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,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;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,拓展销售渠道,扩大市场份额。 同时,扬州市优化通关环境,提高通关效率,降低企业通关成本,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。加强与海关、税务、金融等部门的协作配合,形成工作合力,共同推动外贸进出口持续健康发展。 未来,扬州市将继续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,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,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。加强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,提升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2022-04-01
-
【2022年扬州招商】仪征市 3 个项目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 数量位居扬州第一
仪征市 3 个项目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 数量位居扬州第一 一、省重大项目清单与仪征项目情况 近日,省发改委印发《2022 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》,仪征派能科技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、仪征郑煤机亚新科双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、扬州中体国家竞训中心及户外运动体验基地 3 个主导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列为 2022 年省重大项目,数量位居扬州第一。这些项目的入选,体现了仪征市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突出表现,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 二、重大项目的内容与意义 派能科技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:该项目致力于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,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,储能市场需求巨大,项目的实施将提升仪征市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,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。 郑煤机亚新科双环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:聚焦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,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,提高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,助力仪征市汽车产业升级,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。 扬州中体国家竞训中心及户外运动体验基地项目:旨在打造集竞技训练、户外运动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项目,将提升仪征市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,带动旅游消费,促进服务业发展。 三、重大项目的支持与展望 列入省重大项目,不仅反映了仪征市项目建设的质态和成效,而且在用地报批、能耗指标、环境容量、资金融通等多方面得到支持。仪征市将以此为契机,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,确保项目顺利推进。同时,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聚焦主导产业,引进更多大项目、好项目,形成项目储备、建设、投产的良性循环,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,在扬州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仪征担当。
2022-02-18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